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带着岁月打磨的温润光泽,一步步叩响永庆坊古老街区的记忆。
转过街角,广州首个非遗街区的牌匾静静矗立,而街角深处,广钟非遗传承馆就嵌在连片的老房子里,斑驳的墙面爬着藤蔓,旧式的木门透着经年的沉静,与周遭的老建筑相映,弥漫出一股醇厚的时光韵味。
馆里的百余件珍品,只是广钟魅力的一角。这些曾惊艳世界的“广州制造”能走到更广阔的舞台,离不开魏广文的执着。
2024年深秋,他参与筹备的“璀璨时光”清代广钟展在省博开幕,110多件从故宫、避暑山庄借来的珍品第一次集中亮相。铜镀金的塔钟上弦后,会随着《茉莉花》的调子一层层升起,廊下小人列队前行;太平有象钟里的小球顺着轨道滑进瓶子,引得围观的孩子直拍手。展柜前的听筒里,能听见百年前的钟鸣,屏幕上齿轮转得清楚,有家长带着娃连听三遍,说“比看动画片还入迷”。这背后,是魏广文三十五年与钟表打交道的功夫——他不光能把拆散的古钟复原,更知道怎么让年轻人看懂老手艺的妙处。
暑假里的永庆坊传承馆,热闹得很。
家长牵着蹦跳的孩子走进来,小家伙们的目光立刻被玻璃柜里的物件勾住:红木钟架上,鎏金的缠枝纹像流水般蜿蜒,珐琅彩绘的花鸟在灯光下闪着彩虹色的光。轻轻拧动发条,“咔嗒咔嗒”声里,竟还藏着清脆的鸟鸣。更奇的是钟面上的机关,指针走到特定时刻,小小的亭台里会转出戴帽的小人儿,旁边还有摇头摆尾的铜兽,孩子们踮着脚扒着展柜,小手指点着那些精密零件,追着大人问个不停:“这齿轮咋不卡住?”“小人儿藏在哪儿呢?”
魏广文最懂这份好奇。他在馆里备了简易钟模,孩子们围在他身边,跟着学拼齿轮、调发条。当自己装的小钟“嘀嗒”走动起来,孩子们眼里的光,比钟上的鎏金还要亮。
在这里,青石板的古意与齿轮的精密遇着了,孩子们的笑声与钟鸣缠在一块儿,藏着广钟走过的漫长时光,也藏着像魏广文这样的守护者,为老手艺添上新活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彭纪宁
股票加杠杆,开门红配资,天津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