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此前6月下旬,国务院发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强化对平台经济的税务监管;4月初,国税总局宣布全面升级税务稽查工作,多地企业和出口退税环节反映出税务稽查力度显著加强;3月底,多地税务机关发布对取得境外所得未依法申报个税的纳税人开展风险应对的案例,随后不少投资港股、美股等境外市场的国内投资者收到了补缴个人所得税的通知。
从“金税四期”全面落地,叠加通用报告准则(CRS)深入实施,到近期财税政策的相继发布,拓宽税基、强化监管和严控税收漏洞,这些都是完善税收制度的一环,也能助力国家财政收支自平衡。这只是个开始。
今年上半年,政府支出呈现出向社会福利倾斜的结构性转变:民生相关支出同比增长6.4%,创下近5.7万亿元人民币的历史同期新高;同期基建相关支出同比下降4.5%。
财政支出加速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快“投资于人”,“一老一小”成为重点支持对象。7月10日,人社部、财政部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将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2%;7月23日,中央财政首次支持发放养老消费补贴;7月25日,国常会明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7月28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发布,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年发放3600元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
从今年以来的财税政策可以窥见,目前国内财税改革或许正在进入新阶段:从过去侧重普遍性减税降费刺激经济的“扩张财政”模式,转向尝试从“诸如企业、高净值人群以及金融机构等特定领域‘开源’,并将部分增量资源适度向普通居民,尤其是育儿、养老等民生领域倾斜”的模式。
税改的主要驱动因素股票加杠杆,开门红配资,天津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